
以下內容為正文:
日月開新元,萬象啟新篇。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是帶領全國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五個方面內涵特征相互聯系、相互貫通,有機統一于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邏輯。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特征和實踐邏輯,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人口規模巨大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屬性。截至目前,全世界范圍內實現現代化進程的國家僅有20余個,人口總數不超過10億,且均為發達國家。我國作為擁有十四億人口的世界大國,人口基數巨大、區域差異明顯的特殊國情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將要以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實現世界最大人口規模的現代化,必須兼顧體量與質量的有機統一。當前,我國的經濟規模和和整體實力已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收入與西方發達國家仍存在一定差距,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立足人口規模巨大的客觀事實,充分激發巨大人口的紅利與優勢,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首創精神與創造偉力,堅定不移推進全過程和各領域高質量發展,真正實現人口規模巨大基本國情下的中國式現代化。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目標。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奮斗目標,體現了黨和國家始終堅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精準扶貧、攻堅克難,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解決了困擾中國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實踐經驗。然而從小康社會到共同富裕并非一蹴而就,仍需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就需要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真正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需求。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辯證統一的,兩者相互制約、相互促進、互為一體,統一于人類的具體實踐活動。近代以來部分國家從強盛走向衰退的實踐證明,沒有豐富物質基礎的現代化是短暫的和衰弱的,沒有豐富精神基礎的現代化是空虛的和精利的,這就需要我們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既要不斷壯大人民群眾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同時也要持續豐富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精神生活,一以貫之深化精神文明培育創建,努力提升群眾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真正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人與自然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大自然為人類提供了生存所需的基本條件,人類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過程中獲得長遠發展。在西方國家實現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竭澤而漁、一味索取,依靠犧牲自然環境換取資本原始積累的行為和教訓比比皆是。相比之下,中國式現代化既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現代化,也是綠色生態和諧發展的現代化,這就需要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協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生態保護,不斷健全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中國式現代化。
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從歷史上的圈地運動、殖民戰爭到現在的冷戰思維和霸權主義,西方國家在現代化過程中欺軟怕硬、恃強凌弱的掠奪本質一覽無余。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的最大區別就是中國從來不依靠剝削壓迫和侵略行徑來實現自身發展,而是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之路。走和平發展道路,既是中國人民從近代以后苦難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結論,也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這就需要我們必須將中國式現代化置于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贏得自身發展。
偉大藍圖已繪就,奮勇前進正當時。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嶄新起點,讓我們繼續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屬性、本質目標、內在需求、必然選擇和根本保證等五大方面內涵特征和實踐邏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奮力書寫新時代的趕考答卷。(作者: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惠才賢)